今天下午,嘉興召開“四敢爭先”工作交流會暨綜合考核推進會,進一步激發全市上下破難攻堅的昂揚斗志,掀起大抓落實的強大聲勢,推動各項工作再上臺階。
早在今年初,嘉興在全市啟動“四敢爭先”實踐活動,全力以赴拼經濟、千方百計抓發展,以敢為、敢闖、敢干、敢首創的擔當作為,不斷匯聚起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,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嘉興新篇章開好局、起好步。

年過半載,嘉興“敢為”的精氣神如何?“敢闖”的拼搏勁怎么樣?“敢干”的自信心恢復了嗎?“敢首創”的新局面打開了嗎?
總的來看,全市干出了精氣神、闖出了新賽道、拼出了新成效。比如全市GDP、固定資產投資、規上工業增加值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全省前列。

看到成績,也要找到差距。這些差距是“婁山關”“臘子口”,需要我們攻克;這些差距是“攔路虎”“絆腳石”,需要我們破解。怎么攻克?如何破解?
首先思想觀念要“轉”。要怎么干?思想是先導。思想轉不過來,一切都是空談?,F實中,經驗可以讓人少走彎路,但持續變化的事物要求我們必須要客觀、前瞻的思維去認識思考,而不是一味迷信經驗、唯經驗是從。要打破慣性思維、畏難思維、平庸思維,盯著排頭創先進,瞄準一流爭優秀,干就干最好、爭就爭一流、做就做極致。
其次堵點難點要“通”。堵點難點哪里找?去基層,去群眾身邊。辦公室里高高坐,問題找不準、難題看不見,必須撲下身子、沉到一線,才能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,才能“賬本”查的清清楚楚,重要數據脫口而出,尤其是那些提升養老服務供給、加強醫療衛生人才建設等民生實事,只有“把脈問診”“解剖麻雀”,才能真正把情況摸清、把問題找準、把對策提實。
再次體制機制要“變”。高效順暢的機制,可以讓工作事半功倍。比如安全工作,安全生產是民生大事,沒有安全,一切歸零。海恩法則指出: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,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。也就是說,安全問題的發生就是責任落實不到位,責任履行不到位造成的。對基層的工作,要堅決杜絕上熱中溫下冷的現象,用“屬地管理”來搪塞自身職責,要把“站著講”變成“一起干”,要把“事后動刀子”變成“提前開方子”。
編輯:沈真真
責編:張芬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