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代人對獨山情有獨鐘,那是朝夕相處的情感依戀,是敬業愛崗的職業操守,是一以貫之的信念傳承……
平湖有座山叫獨山,山上有一位守山人叫胡木根,他守山已近半個世紀,從風華正茂到年近古稀,平平凡凡,本本分分,守得滿山青綠,守得平平安安。山在變,樹在變,景在變,唯獨他守山的情懷沒有變。最近,這位守山人被評為“浙江好人”。
胡木根守山,守的是一份綠色情懷。獨山原來像“瘌痢頭”,樹木稀少。胡木根雖然沒有豪言壯語,但他總覺得南方的山應該是綠油油的,于是他滋生了每年栽種一些樹的想法,讓獨山不禿。種樹不是立竿見影的事,胡木根帶著老婆,從像筷子那么大的松樹苗種起,由于土質和土層的關系,植樹的成活率不高,但夫妻倆沒有氣餒,一年一年堅持種,山上的樹越種越多,成活率也越來越高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守山人的綠色情懷換來了滿山郁郁蔥蔥,生動詮釋了什么是“久久為功”。
胡木根守山,守的是一份平安責任。有人可能不解,獨山雖然是一座小山,但從山頂到山腳,來來回回巡查,一個人怎么顧得周全?但胡木根就是勤快,靠一雙腳丈量著每一條崎嶇的山路,留下滿山足跡,熟知一草一木。哪一段容易出現隱患,啥時候容易發生山火,胡木根不僅了如指掌,還摸索出了經驗。比如因為山上有400多座墓,在清明、冬至時節,來祭掃的人很多,他就把墓地周邊的雜草除一遍,把樹枝修一次,還通過一遍遍巡查,防止有些不守規定的人偷偷祭祀引發山林火災。正是胡木根這份常系在心頭的責任感,讓獨山安然無恙,既實現了消防安全,也保障了游人安全。
獨山并不孤獨,見證著兩代守山人的賡續接力。胡木根是“護二代”,他岳父是獨山第一代守林員,受其影響,胡木根從上世紀70年代來到獨山,幫著岳父一起守山。兩代人,一個信念,共同守護一份責任、一份情懷。其間,胡木根和岳父都有從事更好工作的機會,但他們最終都選擇留下來守山,不離不棄。守山和其他工作一樣需要兢兢業業、熱情以待。與其說兩代人不向往“外面的世界”,倒不如說他們對獨山情有獨鐘,那是朝夕相處的情感依戀,是敬業愛崗的職業操守,是一以貫之的信念傳承。
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守山人胡木根就像他的名字一樣,把自己當作“木”,把“根”扎在獨山。無論是守護一片綠色還是傳承一種精神,他都給了我們平凡而又實在的啟迪。時代召喚守山人精神,社會需要守山人精神,在我們身邊,有太多像胡木根一樣的普通勞動者,他們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奉獻,綻放著守山人一樣的精神和情懷。無論是“四敢爭先”還是答好新時代“嘉興六問”,每一道考題都好比一座山,需要我們每個人扛起責任、傾力守護、盡心作答。
編輯:晏慶盛
責編:張國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