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層強則國家強,基層安則天下安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,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,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,絲毫不能放松。
十幾年來,海寧市硤石街道西山社區激發干部作為、把握社區需求、統籌社會資源、調處矛盾糾紛、用好群眾評價,在城市社區高效治理方面先行先試先突破,構建起黨委領導、社會協同、群眾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。社區不僅由亂而治,而且鏈動起一個立足西山、服務海寧的龐大社會服務網絡,形成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的“西山經驗”,受到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點贊。
連日來,記者前往西山,蹲點采訪,尋求“真經”。
?
喜歡“挑刺”的退休教師金呂平,自從被聘為社區監督員,可謂“如魚得水”,社區大小事他都能像參與自己家里事一樣發表意見并且被高度重視;
隆興嘉苑小區的建筑垃圾和“僵尸車”扔在那里好多年,忍無可忍的居民不再一味觀望抱怨,而是一起動手將它們“請”出小區,又“你一把友愛椅”“我一個友拼桌”的眾籌,把小區布置得溫馨如家;
新居民因勞資糾紛發生沖突,社區干部介入調解不被“買賬”,德高望重的新居民“談判代表”趙海龍出場,很快就促成了和解;
……
談起自家所在的社區,海寧市硤石街道西山社區居民總會以滿滿的自豪感述說一籮筐故事。
2007年以前,屢屢“登上”海寧市治理黑榜的西山社區,如今,群眾安全感、滿意度、物業費收繳率都穩定在98%以上,先后斬獲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、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、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等“國字號”榮譽。
濃縮在獎牌背后的,是轄區居民對家園歸屬感的變化——大家都把社區當成家,大家都是社區的主人。
“在我們社區,有一個觀念是深植人心的:社區是大家共同的家。管好社區不僅是社區干部的職責,更是社區居民的分內事。社區的一路一燈、一草一木,居民比誰都關心、比誰都盯得牢?!鄙罡鐓^23年的西山社區黨委書記金美鳳一句話道出了“西山經驗”的精髓與核心——群眾的事群眾辦,讓群眾全程參與,最終讓群眾受益。
群眾參與:
走出干部干群眾看的怪圈
征遷承載著老舊小區居民多年的“安居夢”。北關里小區終于要動了,大家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,早早簽了約,就等著征遷的那一天。
2022年3月31日,經過3個多月的宣傳動員,139戶居民中有138戶完成了簽約。但按照相關政策規定,模擬簽約只有達到100%,征收補償安置協議才能生效。
這已經是模擬簽約的最后期限。聽說最后一戶居民硬是不簽字,大家坐不住了,眼看著日思夜想的換房夢就要泡湯,于是都放下手頭的工作,前往這戶鄰居家,試圖再做最后的努力。
“房子這么爛了,這次不征遷,不知道要等到啥時候了”“聽阿叔一句勸,我們先把房子換了,兄弟之間的事都好說”……現場,你一言我一語,空氣中有一絲緊張的氣息。這場“拉鋸戰”從清晨一直持續到下午4點半。當三兄弟達成一致、終于簽下一紙協議時,幾十年的老鄰居相擁而泣。
“三兄弟父母已經不在了,財產繼承事宜一直沒談攏,大家都是看著他們長大的,也能理解他們的處境,就跟社區說還是我們去講一講好了?!睋用袢A玉英回憶,更讓人感動的是,選房時,超過60%的居民不愿離開西山,哪怕是搬到位置更優、條件更好的小區,“因為實在舍不得這里?!?/p>
時針撥回到2008年,遠不是這樣的光景。
一個城中村的公共廁所改造升級,歷經14次調解,居民仍拎起菜刀猛追著社區干部大罵。
從摩托車上掉下來的金美鳳滿腹委屈:明明是為群眾辦事,天天在工地上拆露天茅坑,曬得黝黑,到底是誰為了誰?在眾人面前堅強無比的她,躲在角落流淚了。
彼時剛剛被評為“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”的海寧,開始全域向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目標發起攻勢。西山社區位置特殊,百年滬杭鐵路穿境而過、海寧皮革城商圈雄踞,曾擁有老城區最繁華的街景。但歷經歲月滄桑,老舊小區設施破損、城中村“臟亂差”、馬路菜場秩序混亂、商戶越門經營等帶來的群眾訴求多種多樣,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紛繁復雜。
從普通社區工作者成長為社區黨委書記剛滿一年的金美鳳發現,傳統政府單向管理的治理方式已無法適應新的形勢,一些公共事務出現“干部干、群眾看”的基層管理“兩張皮”現象。干部起早貪黑干得極累,但有的居民還是橫挑鼻子豎挑眼,干群關系就是親近不起來?!懊裆鷮嵤乱龅嚼习傩招睦?,就要讓大家都參與進來,找準群眾需求和城市功能需要的契合點,僅僅依靠干部、政府是遠遠不夠的?!?/p>
問題是時代的聲音,指引著工作的導向。
讓群眾參與,既是認識論,也是方法論。
全程民主:
讓居民真正成為社區的主人
隆興嘉苑小區始建于2001年,共有居民566戶。小區的公共區域較多,不少住宅樓間的過道長期被各種堆物占據。
“好多‘僵尸車’都沒人管,小區看著亂糟糟的?!?/p>
“清理以后空出來的場地,最好也能利用起來?!?/p>
……
居民大樹下的聊天,被金美鳳聽到了,她立即組織小區業委會進行商議?!靶^老人需要休閑、休息的地方?!贝蠹姨岢隽诉@個需求,在商討經費和后期管理問題時,一位黨員業主提出,“要不我認領一把休閑椅子,后期的維護保養也由我負責?!?/p>
這一舉動帶動了其他業主的積極參與,很快,剩下的9把休閑長椅被認領一空。有了“友愛椅”的示范,居民又通過眾籌的方式,逐步開辟出了一個友鄰陣地——友愛椅、友緣軒、友拼角、友心凳、友詩廊、友爿田、友修吧。小小的場所彌漫著熱騰騰的生活氣息。
這樣的參與,讓居民嘗到了為他人作貢獻的幸福滋味。哪怕是綿薄的力量,也是一種充實。
感受到社區管理中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的力量,西山社區此后又趁熱打鐵創新成立了“火紅物業議事廳”,建立了社區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多方議事機制。
小區有兩戶人家經常為一件事吵架。三樓的史大伯喜歡種花種草,有時會澆一些發酵的剩飯剩菜。四樓的人家覺得太臭,引來蚊蟲,平時連窗戶都不敢開。
業委會主任馬永興和社區工作人員、物業人員一起來到史大伯家中,給老人做思想工作。史大伯見大家為這事特意放棄休息到家里來調解,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,最后答應以后施化肥了。兩家就這樣重歸于好。
居民才是社區真正的主人。只有充分發動群眾,調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,讓群眾全過程參與社區大小事務,才能在群眾需求與社區工作中找到共振點,讓黨的聲音傳播更有力,讓群眾的訴求反饋更及時,真正鏈接天線地線,鞏固黨的執政根基。
西山社區黨委深諳其中道理。
2018年7月,在相院里老舊小區改造中,不少居民專挑項目建設中的管理漏洞集中反映投訴。社區認為“堵不如疏”,決定成立“工程改造監督團”,主動組織居民去工地集中“挑刺”,改造工程最終以“零投訴”完成?!疤舸獭钡木用窈髞硪渤蔀榧媛毦W格員、樓道“紅管家”、微網格長等社區治理骨干成員。
西山社區秉持“刺頭也能變骨干”的理念,每年通過居民議事會、滿意度測評等方式,給每個服務項目開展綜合評價,讓不同的群眾利益訴求得到充分表達,讓每一項決策在制定過程中得到科學兼顧,在推行實施時最大限度減少碰撞力和摩擦力。
抱團發展:
厚植樹與根的情誼
作家三毛曾說,家,是樹與根的相連,是愛與愛的相交,是心與心的相印,是不離不棄的堅決,是生死相依的熱烈,是深深呵護“愛”與“情”的期許。
在西山社區,無論學歷高低、年齡老幼,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、開著什么樣的車,無論來自何方、去向何處,每一個為城市而努力的人都被尊重被包容被關照。
34歲的鄧鈮是西山社區黨委副書記,也是一位從重慶奉節來到海寧開始新生活的三峽移民?!笆俏魃礁淖兞宋业拿\,讓我找到了人生的價值?!彼c西山社區的緣分要從2014年說起。那年,四處找工作的她,聽說海寧市和諧促進川渝分會需要一名文職人員,鄉音鄉情鄉俗的召喚讓她加入了這個大家庭。
“那時候川渝分會的辦公點就在西山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,老鄉們平日要打工、做生意,活動大多都放在周末,金書記每次都會來,從未缺席?!痹谏鐓^和川渝分會的帶動下,鄧鈮參加了“三峽移民服務”“送愛‘空巢之家’”等志愿活動,靦腆的她也日漸變得開朗。有一天,金美鳳找到她問起:“你對未來有什么打算嗎?”這讓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的鄧鈮一時語塞。
“你還年輕,過日子要有更長遠的打算,不能得過且過,必須有一技之長。你的特長是文職,要不先去考考社工證看?!痹诮鹈励P的鼓勵下,鄧鈮在2016年通過了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。2018年,海寧市面向社會統招社區工作者,鄧鈮一舉考進了西山社區。
“進了西山門,就是一家人?!蔽魃缴鐓^以海納百川的姿態接納每一位新居民,給予每一個人公平的競爭機會,尊重每一個人的存在與價值。凡是舉辦活動,必定邀請新居民;凡是接待新居民,必以親人相待。社區干部每年下廚房、端盤子,邀請新居民共享年夜飯;每個小區都有“新居民小組長”,讓新居民為自己的事“當家作主”。
龍城商圈是轄區許多新居民的工作區域,曾有一家娛樂會所經營不善,新居民員工拿不到工資,找不到老板,就找到了社區。幾次調解后,雙方還是因為工資金額差異未能達成一致。社區有人提出能否找位同鄉當中間人。這時,四川籍新居民黨員張清平進入社區干部視野。在張清平的參與下,調解進行得非常順利。
受此啟發,社區相繼孵化出了五朵金花民族工作室、“鄉幫寧”新娘舅幫幫團、新居民聯合會等新居民社會服務組織,讓越來越多的新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,成為社區融合的重要力量。
從決策共識到實踐創新,從共同參與到利益與共,小小的西山社區把群眾參與作為第一路徑,一花引來萬花開。正如《西山之歌》所唱:“西山是你和我的家,無論你來自何方,我們是一家?!?/p>
策劃統籌:余延青
圖片由海寧市硤石街道西山社區提供
編輯:沈真真
責編:李曉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