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,傳統特色產業的轉型升級直接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。6月8日,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,今年1-4月,全市十七大重點傳統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07.5億元,位列全省第三。
當前,嘉興制造業正處于城市能級躍升、發展方式重塑、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,并提出了要從“制造大市”邁向“智造創新強市”,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集群。
那么,如何才能找到一條發展新路,讓傳統特色產業“老樹發新芽”?
嘉興的回答是: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不是當成“低端產業”簡單退出,而是要充分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,在數字化、綠色化中釋放潛力、出新出彩。
智能吊掛系統有序搬運各式面料、成衣;自動裁床不僅提高了裁剪的精度、效率,還改善了裁剪房的環境;智能分揀系統自動識別衣架上的條形碼,將衣架送到不同的包裝線上;AGV自動引導運輸車按規定導引路徑行駛,將產品精準運輸到指定地點……6月8日下午,記者走進位于桐鄉市烏鎮鎮的亙美集團智能工廠,一股濃郁的科幻氣息撲面而來。
“3號口001號托盤?!笔盏街噶詈?,一輛AGV小車趕來接力,托盤上的二維碼就是“對接暗號”。只見小車用攝像頭輕輕一掃,系統判定準確無誤后,小車隨即完成貨物拿取,而后將貨物運送到車間。整個取貨過程均由機器完成,不需要人工操作。
“無論是基礎款的大衣,還是工序復雜的羽絨服,現在都可以通過數據設置調整實現快速生產?!眮兠兰瘓F信息工程部部長盛冬說,數字化改造后的智慧車間,300多臺自動化設備根據指令執行任務,每一道流程都按計劃精準運行,滿足了多品牌、全品類產品的制作需求。
生產線上的“七十二變”,得益于亙美集團的智慧生產模式。2018年底,亙美集團總投資約3.5億元的智能工廠一期項目建成投產,在分揀、搬運等環節應用數字技術、實施“機器換人”。
“以前,單是取面料一個環節就要花費好多時間?!笔⒍榻B,完成這項變革,依靠的正是一個看不見的“神經中樞”——亙美服裝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。該平臺集成了GST、ERP和MES等系統,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數字化管控問題,只需輸入指定口令就可輕松完成貨物倉儲。
數字化轉型,解決了這家傳統企業的諸多難題。平臺運行后,亙美的生產效率提高20%以上,運營成本降低20%以上,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0%以上,產品不良率降低20%以上。
在嘉興,亙美集團并非孤例。今年以來,嘉興聚焦服裝、皮革、箱包、集成裝飾等傳統特色產業,全面助力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,率先出臺《關于支持傳統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方案》),排摸產業發展短板與痛點,明確涉及的17個部門研發(設計)國際化、產品品牌化和開展降本增效等多項支持事項,制定涉及金融、人才、土地等方面的25項舉措,每年補助資金約8000萬元。
前不久,來自嘉興平湖的本土設計師沈威廉帶著他全新設計的羽絨服系列,登陸米蘭時裝周。這些羽絨服色彩豐富、造型新潮,充滿設計感和創意性,打破了人們對傳統羽絨服款式單一、千篇一律的印象。
“時裝最重要的在于創新!”沈威廉說,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更具品牌特色,他時常研究和思考將中國的傳統文化運用到設計中去。截至目前,他研究出的羽絨服設計工藝已獲得3項國家工藝發明專利,“這次新政策的出臺,我們企業將享受到最高100萬元的補助,這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?!?/p>
《實施方案》如同一場“及時雨”,讓更多的嘉興傳統特色產業企業享受到“福利”。數據顯示,今年1-4月,嘉興市紡織服裝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89億元,位列全省第二。
事實上,為加快形成特色鮮明又協同聯動的傳統優勢特色集群產業發展體系,嘉興還充分挖掘海寧皮革、平湖箱包、海鹽緊固件等一批傳統優勢特色產業,研究出臺針對性產業政策,引導企業走綠色化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發展道路,不斷向價值鏈上游延伸,做大做強“一縣一品”傳統特色產業集群,積極創建“浙江制造”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、協同區。
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嘉興還將做強企業雁陣,加快建成“龍頭引領+中小微企業配套”的產業發展生態。同時,注重強化科技服務支撐和金融要素支撐,提升傳統特色產業柔性化定制和供應鏈高效協同能力,構建以未來工廠、數字工廠為核心的數字化制造體系,力爭2023年全市傳統特色產業營收利潤率達到4.8%以上,規上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8萬元/人以上,新產品產值率達到52%以上。
圖片為讀嘉資料圖
編輯:徐宇潔
責編:姜鵬飛